上海市探索青年创作选题立项研发

2016-10-12

?

  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推行“青年创作选题立项研发计划”,并促成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11位青年艺术家担任主创的11项创作选题,与上海11家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打造未来的舞台精品。

  (一)11个项目题材丰富创意新颖

  签约的11个项目中,有9项来自“青年创作选题立项研发计划”所孵化的选题。这些选题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获得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委书记季国平、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等14位专家的肯定。

  此次立项的杂技剧《上海大世界》、鼓乐史诗《鼓舞上海》等,都用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诠释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上海大世界》为纪念2017年上海大世界建成一百周年而作。青年编剧洪靖慧将与上海杂技团合作,以杂技的艺术语言,透过大世界百年来的兴衰浮沉,讲述这座摩登之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鼓舞上海》由青年作曲家刘灏和上海鼓舞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展现上海从古至今悸动的韵律。

  青年编导佟睿睿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的舞剧《山海经》,青年编剧梁戈逻与上海芭蕾舞团合作的芭蕾舞剧《家》,青年编剧罗周、王羚、吕祥分别与上海越剧院、昆剧团、京剧院合作的三部戏曲作品《素女》《浣纱记》《竹简之书》,都获得了评委和专家的赞赏。此外,从在沪举行的第二期“全国戏剧创作评论高级研修班”精选出的优秀剧本《秋之白华》和《春闺残梦》也在11个立项选题之列。

  (二)给青年艺术家自由的天空

  青年历来是文艺创作的生力军与观念创新的主力军。曹禺创作出《雷雨》时不过23岁,巴金写成《家》时也只有27岁,何占豪、陈钢创作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都还是20出头的学生。因此,2016年召开的第三次上海市舞台精品创作会议特别聚焦青年艺术创,通过青年创作选题立项研发机制的创新,给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展露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14位专家给了各个立项选题诚恳宝贵的意见。比如音乐剧《摇滚·1921》如何忠实于革命历史的严肃性;交响乐《起点》的主旋律和表现力如何更具有时代气息;《浣纱记》和《家》如何在创新性上有更多的提升;《鼓舞上海》和《上海大世界》如何形成更为清晰的主线和脉络。青年创作选题立项研发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起一个难能可贵的平台,在这里,艺术和创意的种子生根发芽。

  目前,11位青年创已经和合作的文艺院团进行了沟通和前期合作,文艺院团也都非常期待青年艺术家们带来新鲜的血液。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