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去杠杆”让社会融资结构更趋合理

2016-09-06

? ?上半年江苏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居全国首位。随着社会融资模式发生变化,未来整体融资结构将更趋合理,区域性金融风险更为可控。

? ? 一、发力直接融资,减少贷款依赖

8月12日,协鑫智慧能源(苏州)有限公司的3年期2亿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票面利率4.5%。比银行同期限基准利率还要低25个基点,这多亏了中行苏州分行作为牵头主承销行发挥其在银行间市场的影响力,也说明公司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和认可。

协鑫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协鑫集团,其热电联产及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为电网公司、工业园区和城市内的电、热、冷等提供能源产品,同时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服务。长期以来,该公司融资主要靠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和10年期以上的项目贷款。借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进入直接债务融资市场,近两年更加大了公司债、中期票据等中长期融资产品的注册和发行,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

吴通通讯控股集团则是借助农行苏州分行新推出的并购贷款,完成了一次飞跃。2015年,该公司欲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互众广告”100%股权。该公司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变现,现金流吃紧,收购存在困难,银行提供并购融资贷款,信用做担保,贷到3年期60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2016年前7个月,全省非金融企业共发行各类债券4716亿元,同比多发行2402亿元。该行2016年为6家企业承销发行了6只债券,涵盖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期限180天至3年不等,合计承销量2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正纷纷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其中,中行苏州分行已成立2只投贷联动基金,正在推动组建另外2只基金。南京银行以小股权加大债权的模式,为5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8.8亿元授信。

? ? 二、“破圈解链”化不良,助企业轻装上阵

经济下行,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局部地区担保圈存在较大风险,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仍较费力。按照《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的实施意见》,要主动防范各类债务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2016年,农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在苏州的分支机构负责人总算舒了一口气。从24.75亿债务降到3亿,到2018年每年再降1亿元,这件事就彻底解决了。农行苏州分行从发现风险信号、提出合理处置计划到成功处置,用了将近两年时间。

原来,2014年初该行在常规风险监控中发现,常熟某集团生产经营资金仅占集团总资产的20%,存在销贷比偏高、流动比率倒挂等风险信号,除短贷长用外,还与另外一家集团达成互保关系,金额5亿元。当年春节前,该集团由于跨行业项目投资出现资金缺口,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农行苏州分行牵头积极推动企业以资产拍卖、转让、协议回购等手段加快资产变现进程。担保圈涉及的5亿元资金也已归还,风险得以化解。

“破圈解链”,主要依靠债权银行联合授信、政府基金、时间疗法等,前两者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办法。只要圈内担保企业还能正常运转,就要给予保护,不能把好的企业也逼死。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各地针对当地金融市场情况,纷纷出招化解不良贷款。南通为全市122家企业组建债权人委员会,组织银行机构,签订与信贷出险企业共进共退为核心的联合公约,对不守公约的银行、不诚信的企业,建立通报制度。苏州则通过行政手段与强市场机制方式化解不良贷款,1—7月份处置不良贷款179亿元,不良率降至1.49%。

? ? ?三、信贷资金仍过于集中,须多加防范

去杠杆,旨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助力经济平稳运行。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金融杠杆不降反升,银行信贷资金仍过于集中。

在不良风险面前,银行普遍惜贷慎贷,而在业绩压力之下又变得保守。2016年前7个月,全省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贷款增量合计占全部贷款增量的比重超过90%。具体看,房地产贷款主要是购房贷款,集中于南京、苏州两地;企业新增贷款中,国有企业占比最大,政府性融资平台也颇受银行青睐。

分散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莫过于给银行一颗“定心丸”,引导其将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投向制造业、投向转型升级项目。防范化解风险,是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后顾之忧的重要保障。日前召开的全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上传出信息,要求各地各金融机构密切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中的金融风险隐患,及时启动预案,将风险化解在萌芽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