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措施

2015-06-18

浦东新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措施

浦东新区一方面利用上海自贸区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浦东政府职能的改变、体制机制创新;另一方面,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集聚效应和热点效应,加强浦东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一些功能性项目的集聚。其举措包括:

  第一、制度对接。制度复制是浦东新区在对接上海自贸区方面最先尝试的内容,尤其上海自贸区内正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由于上海自贸区不是一级政府,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举措不会很完善,比如大部制联合监管在上海自贸区内就无法尝试。浦东新区在复制的基础上,将改革的深度、广度作了推进,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市场行为的主导权更多让渡于市场主体,使政府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四合一”整合,合并成立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加强事后事中监管,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这是浦东新区超越上海自贸区改革之处,上海自贸区内尚未整合。

  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整合,统一由知识产权局负责,同时探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联动机制、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等相关的配套机制。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上海自贸区四联动(管委会备案、工商银资、税务登记、质监代码一体化)基础上,浦东新区加入食药监、财政代码、统计代码、海关进出口代码,探索八个审批环节一体化改革,并通过网上受理提高审批效率。

  贸易监管方面,复制在上海自贸区内已实行的海关、检验检疫相关措施。浦东新区目前已与上海海关草拟23条合作措施,商检对接也在同时推进。

  第二、功能拓展。瞄准54项扩大开放措施,将上海自贸区内在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试点效应向区外释放,带动浦东新区金融、贸易和航运功能突破。将浦东新区内企业实际需求与上海自贸区对接,利用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外溢,区内注册、区外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服务当地实地经济发展。

  第三、金融对接。浦东新区金融机构集聚、总部云集,金融实力强于上海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对接方面主要是复制其资金池、结算中心功能,以服务区内企业。一方面,浦东新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创新业务,比如落户陆家嘴的汇丰、花旗银行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另一方面,依托浦东新区尤其是陆家嘴的人才、空间和环境等优势,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自贸区设立金融交易市场,在陆家嘴开展运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