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
静安将率先成立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上海静安将把企业办理业务全流程便利作为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准,重点推进一口式受理、一张网通办、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的“四个一”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将在全市率先成立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推进机构整合、资源整合、职能整合、服务整合,打破“条”“块”数据分割的状态,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静安区近日发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从投资贸易便利化、市场运行秩序、创新创业环境、政府经济治理水平、法制保障、组织实施6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任务。《方案》 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使企业对本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感受度显著提高。
一口式受理,包括将所有审批事项,最大程度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条线专窗的审批事项,以提供网上办理的方式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
一张网通办,包括所有业务信息系统向电子政务云集中,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向网厅集中,所有监管事项和行为向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集中。行政服务中心220项事项将100%实现“网上预审”,对材料准备齐全、符合条件的事项,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全部104项区级事权审批事项,支持网上全程办理和“不见面审批”服务。
一条龙服务,通过事权下放、服务端口前移等方式,进楼宇、园区为企业提供就近办事服务。
一次性办结,通过内部挖潜、流程优化、精简环节等,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实现工作效率提升。静安将在全区72家产业园区,按功能分类开展区域环评,对5万平米以下房地产等8类项目实行企业自主网上备案,当天备案、当天完成;优化产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将审批类办理事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效基础上缩短三分之一。
此外,凡是符合静安产业发展导向的,没有现成的办法要创设在静安“可以做”的办法,没有现成的规则要设定在静安“可以为”的规则。
普陀区从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普陀区发布了“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围绕提速增效、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三方面制定新举措,全市首创两大做法——新设企业网上预办事之后,到窗口走一趟就可以当场领照,此外还把当场办结范围扩大到15个事项。
一、面对以往证照审批流程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的问题,普陀区市场监管局直面问题症结,对新设企业提供“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服务,企业只需“窗口办理跑一次”即可以实现当场领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对申请范围、注册资本变更和申领换照的企业,可以通过“无忧办事”微信平台提供的证照快递服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理“零见面”。另外,普陀区市场监管局还梳理包括内资企业经营范围、住所变更,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在内的15个当场办结事项。
二、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打破原有条条框框,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企业减负松绑:放宽名称核准条件,实行网上名称自主申报,申请的名称在企业名称库里的可当场办结,同时核名环节与设立登记程序合并办理;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允许有投资关系的企业使用同一地址注册登记,鼓励初创型企业在本区集中登记地登记;放宽经营范围申报条件,鼓励“四新”企业在经营范围内采用体现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表述。
三、普陀区还聚焦流程再造、服务升级,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行“一口受理”服务,企业只需递送一次材料,即可实现营业执照、税务、公章、“法人一证通”等业务的“一次通办”。履行“双告知”职责,减少重复办证、重复提交材料。开通“企银直通车”。携手银行试点,为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黄浦区“扬长避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城市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要打造什么样的营商环境?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学习国际一流城市、国内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黄浦区不断寻找市场主体的“痛点”,据此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一场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新,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城区竞争力和软实力。
一、“四个个聚焦、提升”产业生态形成“磁力场”
黄浦现有金融机构涵盖“一行三会”审批设立的所有金融机构类型,在证券、信托等行业优势明显,部分行业更是占据上海半壁江山,吸引了中民投、蚂蚁金服创新版块等行业翘楚;一批功能性重点金融机构扎堆外滩。黄浦的楼宇经济、涉外经济、专业服务业等都发展得风生水起,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发展稳健繁荣、产业生态渐入佳境,背后与黄浦近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聚焦政务环境行政效能和智慧应用提升,黄浦推出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行审批时限承诺制,企业设立(变更)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实施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实行企业注册设立便利化措施;完成网上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建设并与市网上政务大厅同步上线。
聚焦市场环境监管水平和服务方式提升,黄浦加强以市场主体标准化监管平台为代表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行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和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双随机”抽查。在全区10个街道和41个部门制定实施权力、责任、服务和效能“四张清单”并向社会发布;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
聚焦社会环境资源整合和服务供给提升,黄浦完成一批商业配套项目转型升级,不断促进新业态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和改革提升,人力资源及生活便利等企业综合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事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聚焦开放环境准入便利与投资环境优化提升,黄浦积极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与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相衔接的外资准入和监管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资开放;创新企业资金融通便利化各项措施,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系统CIPS 落户外滩,外汇资金池、融资租赁兼营商业保理等试点取得突破。
二、黄浦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底气何在
去年,黄浦区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打造全市最优综合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标国际大都市、国内兄弟省市,全力打造自由便利、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公平正义、成熟完备的法治环境,廉洁透明、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便捷完善、服务全面的市场环境,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黄浦的综合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实现最优。
《意见》给出未来三年黄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10个具体目标:实现内、外资企业审批一口受理;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以上;企业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建成服务企业快速反应平台;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度全市领先;率先建成基于5G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高端人才服务卡全覆盖;基本消除各类无证无照经营户;打造全市最便利的生活服务圈等。每个目标,都是高标准、高含金量的。
⑴将构筑更加开放的产业发展环境。对照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制定黄浦深化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行动方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简化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将发展五大新领域(新金融、新消费、创意2.0、大健康、互联网+)作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⑵提供更加充分的市场发展机会。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完善招商引资企业信息库和楼宇服务信息库等;提高企业所需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等;实施符合市场规律的有效监管机制,探索标准化、“互联网+”的智能监管服务新模式、建立网格化监管服务体系框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
⑶建立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机制。加快“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完善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注册审批部门联动机制等;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区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拓展网络端、手机端审批及办理事项等,打造面向企业法人的“全域全天候全事项”服务新模式。建立政府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
⑷对标最高标准,拉长板补短板
黄浦区的营商环境已经站在一定平台上,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需要不断对标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始终致力于扬长避短。“长板”要坚持与继续发扬,针对营商环境的短板,黄浦则坚决推进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新。
通过对标,黄浦发现,国际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以市场主体为核心,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为导向,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健全完备的商事法律体系,公平透明的政策制度,全方位的法律配套服务,有效的企业纠纷解决渠道;开放便利的市场准入,丰富多样的市场机会,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普遍认可的国际通行规则,高效规范的政府服务,有针对性的扶持引导;宽松灵活的整体氛围,以人为本的服务配套,完善易得的社会资源。为此,《意见》提出,全力打造自由便利、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公平正义、成熟完备的法治环境,廉洁透明、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便捷完善、服务全面的市场环境。
黄浦将建立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让市场主体来评判,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来评估,今后将每年编制发布《黄浦区综合营商环境白皮书》,量化统计、比较评估、优化完善,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企业和各类人才的获得感、满意度,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最近,黄浦又一次自我加压,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路线图,向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发出总动员:提出争取更多“放管服”举措先行先试,降低企业商事成本;优化企业服务,提升企业的政府服务获得感;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制定服务贸易的“黄浦标准”等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