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正式形成草案,其中提出上海将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并对人口、建设用地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约束。规划提出,坚守土地、人口、环境和安全四大底线。
按照《规划》,上海将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并对人口、建设用地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约束。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规划》体现了发展理念和上海实际的结合,《规划》还坚持了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和弹性视野,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在城市发展模式上,《规划》提出,坚守土地、人口、环境和安全四大底线。此前,上海已经提出到2020年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以内。此次《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这意味着到2040年这一阶段,人口空间增长都非常有限。
(2)上海大都市圈辐射周边
《规划》提出,上海将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作用,强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同时以上海大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这对上海的区域生态环境、区域交通设施等提出更高要求,上海也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为此,上海将打造“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片区新规划了宝山、闵行、虹桥和川沙四个主城区,新城则要重点建设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规划》中明确了上海城市群所应该承担的核心功能,突出区域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尤其是近沪地区的一体化发展。《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上海将与周边省市进行多维度的协同发展,在区域功能网络中,发挥上海作为全球网络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强统筹,包括加强浦东国际机场和区域城际铁路的对接,加强上海港和杭州湾沿海、长江下游港口的分工合作,深化江海联运的模式等。此外,上海还将与周围省市加强区域共建共治和文化共融共通,共同创新区域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