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助推“天津制造”

2016-04-22

天津 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助推“天津制造”

近年来,天津市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作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技能人才由26.9万人增加到49.1万人,为天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

1个计划多项政策  绘制培训“总图纸”

2015年,本市启动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企业中青年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等四类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用3年时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7年,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为促进培训福利计划顺利实施,该市先后出台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补贴经办有关问题、享受补贴经办流程等20余个配套文件,再造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补贴经办流程,构建起相对完备的培训福利计划政策体系。

1包方式2种模式  把好培训“质量关”

全力推进“一包方式管培训”。2012年,该市借鉴国外先进模式,率先开发“职业培训包”,采取边实验、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将各行业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师资、实训、考核等内容“打包”,实现培训鉴定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变职业培训的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大力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依托校企合作开展双师联合培养,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实习或学徒合同,毕业后实习所在企业至少招用其6个月。推行“学徒制”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试点,依托企业技术攻关、设备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企业在职工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采取 “师带徒”方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发挥职业院校师资与企业平台优势,共同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人才。

1个目录6类补贴  加装培训“发动机”

按照需求引导培训、补贴对应等级的原则,每年对职业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需求程度,将市场急需的职业划分为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三类,向全社会公布,作为发放培训补贴的依据,引导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企业开展相应职业培训,提高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5年,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中紧缺急需的职业工种,本市分两批发布《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包含393个职业,基本覆盖各产业类别。其中,非常紧缺161个,紧缺132个,一般紧缺100个。全年共开展191个目录内职业的技能培训,其中非常紧缺职业147个,培训人数总比达到77%;第二、三产业职业培训人数达92%,需求目录的导向作用显著。

六类补贴是对参加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按照市场紧缺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80%、90%、100%的培训费补贴和100%的鉴定费补贴;对职工带薪参加培训,给予1000元到3000元的职工培训津贴;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最长12个月的实习补贴;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普通高校学生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参加培训,按每人每课时6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给予相应培训补贴。

1个中心多点布局  筑起培训“练兵场”

2011年,该市建成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示范引领各区县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在有条件的院校、行业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建立培训中心、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培训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