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四新”经济发展新生态

2016-01-12

上海打造“四新”经济发展新生态

近年来,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简政放权和体制机制创新,注重发挥改革前沿、要素汇聚的综合优势,以构建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所有制、全价值链分析为基础,提出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四新”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经济迈向高端化、国际化、市场化、智能化、集约化,开拓经济转型升级新通道,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

  上海积极转换思路,从抓大企业、大项目向更重视小微、草根企业转变,从强调有形资产向更注重研发、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转变,主动顺应“四新”经济生命周期特点,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整合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4年,上海探索发行“四新”服务券1.0版,支持企业与高校围绕“四新”经济开展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活动。先行发行的“四新”服务券1.0版支持的对象为在上海建有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中小企业,对企业与上海市的高等院校围绕“四新”经济开展产学研合作予以支持,并采用网上实名登记发放的方式,每个企业每年可以申领一套。每套服务券金额为20万元,分为企业券(支持企业)和高校券(支持高校)两部分,各10万元,由企业和合作高校分别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及市教委申请兑现。2015年,经企业申报,上海共36家中小企业获得了2015年度“四新”服务券,有效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此外,将“四新”特性项目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范围,扶持多种所有制的“四新”企业结合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及上海重点发展的高端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开展协作。同时,引导产业创新联盟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智慧医疗等“四新”重点领域基于技术标准和产业链合作开展标准化体系的研发创新工作,形成联盟标准,填补领域标准空白,促进上海“四新”经济发展。

  实行“首台套”政策,加速高端装备制造应用。截至2015年初,“首台套”专项资金共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411个、首台装备风险补贴项目21个,通过首台装备风险补贴项目的支持,超过80%的装备实现了量产。为着力打通装备设备研发、制造、应用产业链,上海正在探索创新“装备首台套”政策,实现四个突破:一是要求研制企业和用户联合申报,确保研制装备能够实现销售,打通研发、制造、应用产业链。二是针对高端医疗装备、机器人、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单价低、批次多的特点,将支持范围从首台、首套拓展到首批,加大支持力度。三是提高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和比例,对首台突破项目的最高支持比例从20%提高到30%,支持限额从8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四是将外地用户纳入首台套风险补贴政策范围,支持装备研发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设立科技创新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立服务于“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板”,为尚未成熟但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向增资、自募债、股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服务,探索试点优先股、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下一步,上海将在协议交易框架范围内试点推出创新的交易方式,探索并逐步引入做市服务功能的交易方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科技创新板”服务挂牌企业范围从上海市扩大至长三角区域,并逐步面向其他区域开放;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研究探索并尝试境外企业挂牌“科技创新板”,逐步提高境外投资者参与“科技创新板”投资的便利程度。

  同时,上海根据企业规模、经营特色、估值水平、上市意愿等因素,初步筛选了近200家重点培育企业名单,涉及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材料、文化传媒等行业。上海将不断完善重点培育企业数据库,掌握拟上市企业的主要信息,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重点掌握企业4方面信息: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行业竞争特点、经营优劣势等行业信息,股东情况、前期基金投资等投资信息,改制上市进程安排、挂牌上市方向等上市信息。

分享